現在的學生家長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期望和要求并存,社會的進步對教師隊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讓教師壓力很大。另外,很多教師在“滿堂灌”,學生缺乏自主探索思想且注意力低,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教學質量低效讓家長著急,老師也頭痛。但是提高學習效率不是學生一個人的事,也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責任,但終歸是老師起了大部分作用。那么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改變教學方式,探索適合學生、適用于學生、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科學授課。
一、注重積累,用心施教
任何一學科的教師本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是緊密聯系的。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應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在授課前需重自身知識的積累和擴展,將“教”與“學”結合起來,做到心中有數。只有自身進步了,才能對授課質量有助益。
1.注重教材教學
改變陳舊的教學理念,改用科學的教學理念,用心施教,這也是家長所希望的。但是這需要靠教師實行,首先要求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吃透教材知識,掌握每個知識點前后的因果關系和邏輯聯系,對較難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并用心做好課件/教案設計,這樣才能在課堂上信手拈來,侃侃而談。同時也要把握學生對難點知識的掌握情況,對“癥”施教。其次,教師也需要思考和探索優秀教師的發展之道,學習、思考、接受新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結合教材,更科學地為學生傳授知識。
2.重視資料收集和積累
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積累是很重要的。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教學水平,要求教師們在備課、授課、作業以及課外活動中需收集相關年級的知識資料,并結合教材總結要點,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地傳輸給學生。還可以多準備些與學習過的知識或課本內容有關的有趣的素材,帶學生一起進行課前、課后復習以加強學生的對知識的記憶和鞏固。
二、注意教學方法,創新課堂活動內容。
在每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性教學,創新課堂活動內容,盡量為學生創造有趣的學習環境和情境,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在主動學習的基礎上接受新的知識和思想。
1.注重練習,增強實踐
不是所有學生都一講就懂,每個學生存在著差異,隨著年級的升高,所學知識越來越難,如果學不透就會“欠債”,因此教師應關注全體學生,不能因自已的偏見而忽視一些目前成績較差的學生。要讓所有學生能有效的學習,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增強實踐,如設置“基礎訓練”、“鞏固練習”和“拓展訓練”?!盎A訓練”針對的是全體學生,可以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尤其是可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深理解,熟練掌握基礎知識;“鞏固練習”要求大部分學生都應掌握;“拓展訓練”難度較大,鞏固練習階段過后可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性,開發他們的潛力。
2.注意課堂導入
好的課堂導入也是創新教學的方法之一,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問、演示、探討是比較好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還可以帶學生適當進行視覺感受,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邊看邊學,邊看邊教,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思考,然后再帶學生結合教材學習課本相關內容,從而收獲新知識,這種輕松愉快且有效的教學方法比死板的學習課本內容就要有趣得多,學生接收知識的效果也不同。
3.關注審題答題
上課時,還應要求學生多注意老師教授的答題細節而不是答案,養成認真仔細審題答題的習慣。有些學科的題答對了卻沒得滿分,就是沒有注意細節或粗心被扣分,例如在數學乘法的習題中,如果不仔細,把小數點前移一位數或后移一位結果差別是很大的。此外,家長也需與老師雙管齊下,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做好督促,幫孩子解決部分困難。
總之,老師須不斷創新思想觀念,用心對待每個學生,盡量為學生創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用現代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提高注意力進行自主學習,同時也要不斷總結、探索,努力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家長一起盡力幫助他們找對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發展。